当前位置: 深爱网首页 > 文学 > 非虚构 > 正文
[访谈]杨遥:写作给我无穷的力量
2009-06-07 18:38:00  来源:打工文学网  点击:   分享到:

林语城
 

  杨遥 原名杨全喜,1975年出生于山西代县阳明堡,1998年吕梁高专中文系毕业,先后从事乡村教师、环保志愿者、政府文秘、乡镇干部等工作。2001年开始在《人民文学》、《大家》等杂志发表作品,部分被选入《小说选刊》和年度小说选。获《黄河》杂志2005年度优秀小说奖、《山西文学》优秀作家奖,作为山西省作家代表之一参加第六届全国青创会,山西省第二届签约作家,小说集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09年卷。

  文学是种植自己心灵的肥沃土壤,它已经改变了我当初的生存世界,我的人生好多第一次,都是写作给我的,如第一次坐火车软卧、住星级宾馆、和名人交往,都是因为写作。尽最大可能去表现个体,表现每一个人存在的意义,不去迎合,不流俗,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敢于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

  林语城(以下简称林):当初是什么机缘使你走上了文学创作这条路?

  杨遥(以下简称杨):对我而言,走上文学之路是自己选择的。从小喜欢读书,大学时,读杂志上的小说很多觉得一般,想这样的小说能发出来,自己写的也能发出来,使我对写作有了信心。大学毕业后,在一个小村子里教十几个学生,每天住校,自己做饭,想改变命运,当时只有考研和写作两条路,考上研读书还得花钱,而家里很窘迫,写小说却可以赚稿费,于是选择了写作。

  林:写作对于你来说有何意义?

  杨:写作没有使我富裕,但确实一步步改变了我的生存境况,当我发表作品以后,开始有人注意我,然后给我调工作。更重要的是,写作使我心里慢慢强大起来,现在我和现实的关系仍然紧张,但写作给我无穷的力量,也使我的生活多了一些选择。

  林:你认为文学有多大作用?能改变人的生存世界吗?是否在改变人的心灵世界?

  杨:文学是种植自己心灵的肥沃土壤,它已经改变了我当初的生存世界,我的人生好多第一次,都是写作给我的,如第一次坐火车软卧、住星级宾馆、和名人交往,都是因为写作。而且对我的心灵帮助更大,它让我烦躁的时候安静,寂寞的时候充实,一无所有的时候还觉得强大。

  林:请你谈一谈你这些年来的创作情况,几个阶段,用过什么笔名,你喜欢自己的作品吗?生活与写作是否会有冲突,你是如何解决的?

  杨:我的创作简单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有什么、想什么,就写什么,是纯粹的感性阶段。第二阶段关注生活中很弱势的人群,尤其是农民,比较理性。第三阶段开始深刻剖析自己,不回避一些东西,感觉到直接的力量,写“我”,来发现整个世界,把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

  我喜欢自己的作品,尤其是刚写完的时候,很兴奋。有时候也转来转去发表不了,就有些沮丧,但我像孩子一样关心它们。

  我的工作和写作没有关系,甚至一直冲突,所以我上班时间从来不写,都是早上早早起来写、星期天写,有时工作比较忙,心不静,会好长时间不能写,但一旦闲下来,可以立即进入状态。

  林:在中国青年作家中,甚至在世界当代作家中,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

  杨:作品像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每一朵花都有存在的理由,有时候它的美丽不一定所有人都能欣赏,我相信我的作品有存在的理由,而且好多朋友、读者喜欢我的作品,甚至有的作者能从我的作品中汲取到营养。

相关热词搜索:杨遥 写作 给我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不说爱的妻子

图片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