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爱网首页 > 人物 > 公益人物 > 正文
张月香:“香姐”香自玫瑰来
2013-04-03 13:46:00  来源:青工文化网  点击:   分享到:

义工们心中的“香姐”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深圳义工的做人理念,深圳人早已耳熟能详。宝安义工联的“专职”义工张月香,被熟悉的人们亲切地称为“香姐”,兴许是经常“送人玫瑰”,因而手上留有过多“余香”?古人有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香姐的“香”,同样是美德芬芳。香姐的芬芳,来自爱的奉献。
 现在,张月香40多岁了,身材略胖,但显得很干练,浓眉大眼,有着女子运动员的体质。相夫教子,是张月香的“职业”。似乎这个“没工作”的人很清闲,其实,上有几个老人,下有一对子女,张月香肩上的家务负担不轻。但豪爽大方、吃苦耐劳的她,却在2003年加入了宝安义工联,成为一名“专职义工”,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社会。十年义工不寻常,仅仅记录在案的志愿服务时间,张月香已经付出了4000多个小时,几乎所有的周末,所有的节假日,都毫不吝惜地送给了需要的人们。大伙儿说,香姐给自己孩子的爱,能少则少;给社会的爱,无法计量。
张月香活跃在宝安的各个街道和社区,到敬老院,帮不能自理的老人料理日常起居;到小学当“义工家长”,维持学生在放学路上的秩序,照顾父母没时间接送的孩子;到义工联办公室,安排活动实施和后勤保障。献血、捐物、捐款、助残、义卖……宝安义工联组织的公益活动,总能见到她敏捷、忙碌的身影。

敬老院老人们的“女儿”
十年来的每个星期三,是宝安区敬老院老人们盼望的日子。他们欣喜地等待“女儿”的出现,那就是张玉香。
迈进敬老院的大门,张月香就用她那天生的豪爽嗓门,亲切地大声叫着:“阿婆、阿婆”。乐哈哈的,她愉快地走进一个个老人的房间,谈笑间,像天女散花,把无限的欢乐洒向每一个老人。寂静的敬老院,顿时充满了欢快的笑声。在敬老院,她的笑声热情开朗,她的动作敏捷利落,她的话语温馨怡人,深深感染着这里的老人们。
其实,早在加入义工联之前,香姐就坚持奔波在各个敬老院,和老人们十分熟悉。她把这里的老人当做父母,这里的老人把她当做女儿,陪老人聊天解闷,给老人削水果、端茶倒水,没有丝毫隔阂。
卓阿婆老人患有疼痛病。从2003年接触卓阿婆,到2008年卓阿婆去世,期间每以个周末,香姐都按时到敬老院,为减轻阿婆身上累累疤痕痒痛和腿部严重风湿病痛,耐心地擦药酒,轻柔地按摩,感动得阿婆泪眼婆娑,不知说什么感谢的话。
从南山区转来的张阿婆,老伴、儿子相继去世。从2003年到2007年的每周三,香姐都准时到敬老院,为阿婆冲凉,细心周到地为阿婆擦身子,穿上袜子和鞋子,戴上围嘴毛巾,然后给阿婆喂饭。阿婆吃完饭,香姐还帮她擦干净嘴巴。又一次,香姐还未阿婆带去了纱巾,帮阿婆戴上,阿婆显得精神多了。香姐笑着说:“阿婆,这样子可以去相亲了呢,多漂亮!”老人就特别开心,咯咯地笑。其他老人、护理员都笑得掉眼泪,护理员说:这是阿婆最开心的时光。香姐带来的快乐,伴随着阿婆度过最后生命时光。阿婆患有老年痴呆症,连媳妇和孙子来了都不认识,奇怪的是,阿香一来,阿婆就叫她的名字,亲切地喊她,拉她的手。
黄田居委送来的李阿婆,工作人员无论如何苦心劝说,都无法完成为她剪指甲工作。香姐却了解老人思乡情结,说服并为她修剪指甲,干干净净等家人接回家过一天。从此老人总是满口答应剪指甲,护理员感激地松了一口气。
陈阿婆聋哑眼瞎,每周三,阿香帮她冲完凉,就给她喂早餐。饭后,她想吃水果时,香姐就帮她剥开。她吃一口就开心地笑起来,感动地伸大拇指,伸了又伸。有位刘阿婆也是眼瞎,只要阿香用温暖的手轻轻抚摸她的脸颊,她就带着深切感情哭泣着说:“阿香哟,好想你呀,阿妹”。为了解除阿婆的寂寞,香姐就常常为这位刘阿婆按摩和聊天。
有一年年底,距离春节还有两天,香姐遗憾地告诉老人们,因为要回老家,暂时不来了,等孩子上学了才能来。学校开学后,香姐却病了。再去敬老院时,香姐被十几位老人亲热地拖着说话,怎么也说不完。结果超时了,就急急忙忙赶回家接放学的儿子,来不及看望孙阿婆。等再次去看孙阿婆时,香姐第一个走进她的房间,阿婆就急切地说:“你10多天没来,你答应我的。怎么才来呢”?她只得告诉阿婆,自己生病了。以后,每次来看阿婆时,阿婆都会牵挂她的身体,问她康复了吗?香姐说,敬老院的老人们,像亲人一样牵挂她,她感恩,自己要要承担敬老的责任。
2011年12月24号,香姐在敬老院,突然接到了母亲去世的消息,就连一向乐观的她,也是过了很久,才逐渐平复丧母之痛。香姐说,她没孝敬好母亲,没尽到女儿的责任。不过,对敬老院老人们的付出,她无怨无悔,她觉得这些阿婆都是亲人,是“妈妈”。

志愿服务U站的“保姆”
人们还记得,大运会期间,宝安区运动场幸福+U站,义工张月香,成了众多义工的贴心人。当时,正处盛夏,烈日当头,上晒下蒸,要进行四加一的志愿服务,义工们真辛苦,但毫无怨言。香姐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想法为义工防暑降温。从7月14日开始,香姐常常在自家煮好绿豆糖水,并亲手送到站点,慰问义工。
刚开始,张月香每天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家,儿子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滋味儿。他想不通,老妈为这个大运会连家都不要了,这么辛苦为什么。后来,他听老妈说:“大运会在深圳举办,我真的很开心和自豪,为大运会服务我觉得很值得,人生难得的机会呀。”老妈辛苦却满足的笑脸,让已经参加工作的大儿子似乎也明白了许多。

从系,全家人都支持张月香,帮她一起煮一起送。她丈夫还亲自帮她把糖水送到U站,成为志愿者的义工。她每次所煮的糖水可供30人次享用,最高的一次是60人次。越接近大运开幕越是天气炎热,她就天天送。她不但参加U站的志愿服务,还参加了后勤保障的配餐工作。“站友”们吃上香姐煮的可口的绿豆糖水,从嘴甜到心里,一声声香姐叫得也很甜。也许,香姐这个称呼就是从这个时候叫出来的吧?
后大运期间,宝安体育馆U站,她是U站的“后勤保姆”,她又是第一个承接了U 站的后勤管理工作,将U站当家,一大早忙着开站:整理物品,摆放宣传材料,安放引导牌等。大年初一,张月香全家来到了宝安体育U站,坚守在志愿服务岗位上,组织安排“小手拉大手”、猜春迷活动等。
尽管非常辛苦,张月香却感到自己的义工生活很丰富很充实,很开心很快乐。香姐是平凡的,她温暖的双手总是能及时向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伸出,她感到自己是幸福的。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赵新群:“黑哥”行善朋友多
下一篇:张翔:一路爱心一路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