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华乐的日记及配图。
通过日记
让人们走近建筑工
在邱华乐的宿舍,记者见到了他已经写满的十多本笔记和多本“摄影手册”。他说,这里面记录了他15年打工生活的点点滴滴。翻开这些日记,很难想像这些文字是出于一位纯朴又壮实的农民工之手。秀气工整的字迹,清晰雅致的文笔,不时穿插着传神的景色描写和心理描述,读后让人身临其境。邱华乐的文笔十分流畅。他说:“我就是看看《故事会》。街头上那些宣传栏里的报纸,我也会坚持看。”邱华乐称,他很爱看报纸,每天的《晶报》都会买一份,这是他的精神食粮。“去年晶报连载的‘深圳日记’我一篇不落地看完了,有的还剪下来保存了。”
邱华乐谦虚地称,他的文笔平平,登不了大雅之堂,但他只是想让更多的人走近建筑工人,走进农民工的世界。特区三十年,他说深圳这座城市也是他和工友们用一块块砖砌起来的,他想给深圳档案馆留一份“第一手”的回忆底稿。
日记中他记录到:他们领工资时在一间小铁屋外排成长队,挤成一团,一个工友刚领完工资,在洗澡房洗了个头,转身出来发现钱不见了,一个七尺男儿只能蹲在地上无助地哭泣;每天不同工段,不同家乡背景的农民工在工作中稍有摩擦即成冲突;还有从棚架上坠下的工友血流满地;没有安全措施的钢筋悬在大家的头上摇摇欲坠……
在邱华乐的日记中记者看到这样一段描述:有一个工地完工后,工友们很久没有拿到工资,工友们为此情绪激动,去围堵公司大门,断其水电,以此逼公司发放欠薪。最后,在邱华乐的劝说下,大家通过法律渠道拿到了欠薪。
还有一次,一名工友因工受伤,断指后迟迟得不到赔偿。是邱华乐带着这名工友,到居委会、信访办和劳动部门上访,最终为工友争取到了8000元的赔偿。
采访中工友们告诉记者,尽管邱华乐干建筑活又苦又累,但他几次到中心区办事时义务献血,同时还向工友们讲解献血知识,劝导工友们也去义务献血。
蚂蚁虽小,但举重的力量不逊于狮虎熊豹,更重要的是,希望工友们能像蚂蚁一样那样团结。”
——邱华乐解释为何给自己未来的书取名《城市的蚂蚁》
达人感悟
希望充电学习
将来安心写作
谈及目前打算,邱华乐的脸上浮现了一丝愁容,他说深圳是个好地方,别人都说他可以了,他说差得太远了,他说自己虽然喜欢读书,但以前读书都太杂,不够专一,希望有机会集中精力学习充实自己,但在工地干活太累时间又太少,总是不能如愿以偿。
他告诉记者,深圳主张“文化立市”,向外来务工人员敞开社区图书馆等公共设施,但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工友们都很少参与这些“文化活动”。当记者问邱华乐今后有什么打算时,他说目前正准备将15万字的日记用电脑打出来,然后出一本书。但由于白天太忙,只能在晚上别人打牌看电视时自己找个安静环境来做。邱华乐称,书的名字叫《城市的蚂蚁》。“蚂蚁虽小,但举重的力量不逊于狮虎熊豹,更重要的是,希望工友们能像蚂蚁一样那样团结。”邱华乐说。
邱华乐还向记者透露,他正在以家乡为背景写一部长篇小说,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他将辞去建筑工,安心静下来实现他的写作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