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爱网首页 > 人物 > 草根达人 > 正文
邱华乐:建筑工写下15万字“深圳日记”
2013-03-12 20:04:55  来源:青工文化网  点击:   分享到:

  在很多人眼里,当建筑工是一件十分辛苦和劳累的工种,每天和砖头水泥打交道,枯燥乏味。然而,有一名叫邱华乐的建筑工人每天工作之余坚持写日记,15年来,他写了15万字的日记。因为喜欢写作,他在家乡的报纸上发表了不少文章。把平凡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建筑工地的工作给了邱华乐写作的灵感

  他是一个热心的报料人

  其实,早在几年前记者就知道邱华乐的名字,他经常给报社报料,虽然“认识”了很久,但一直没有见过面。

  3月28日上午,记者拨通了邱华乐的电话,想约他出来采访。他称,工地很忙,抽不出时间,要采访还是到工地来吧。

  在西丽一处工地,记者找到了邱华乐。此时,他正在用电锯切割木头,他说,他的工种就是木工。

  忙完手中的活,邱华乐才腼腆地和记者打招呼,同事们七嘴八舌地说:“要好好写写他,他可是我们工地的‘博士’啊。”听到工友这么说,邱华乐的脸一下子红了。

  人在都市心在家乡

  邱华乐告诉记者,他今年35岁,四川巴中人。1996年高考落榜,打破了他上大学的梦想。为了开阔视野,他决定到深圳特区务工。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5年。

  邱华乐称,他在泥岗当过家教,在街边修过自行车,在布吉农贸市场当过装卸工,给展览馆搭过竹棚架。1997年,经朋友介绍,他开始从事建筑行业。

  邱华乐说,这15年的打工生涯,他的足迹几乎走遍了深圳,像梅林二村,桃源村一、三期,哈工大等几十个工地,都流下了他和工友们的汗水。他坦言,干建筑活虽苦,但效益还可以,而且比在工厂自由,闲来看些书,写些文章。

  他告诉记者,他休息的时候会写一些工地上的故事,发表在家乡的报纸上,如今他已积累了15万字的真实日记故事。在谈到这个群体,他说,要不是《晶报》这次有寻找阳光达人的版面,很多人不一定能了解到他们的真实生活,以前常常见诸报端的常是工程事故和售房广告。

  他说,他们这些建筑工人虽置身于现代城市中,但并没有真正融入其中,比如他们几乎就没进过肯德基,没尝过麦当劳的味道,更没进过需要买票才能进的景点、电影院以及音乐会。

  他称,对于普通的建筑工人而言,无论是外界的看法还是自我内心总觉得是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汗水和心血虽热了这一方土地,但情感和希望却在千里之外的故乡。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设计师张涛的追梦旅程
下一篇:图说十三年 外来青工刘段青的“蜕变史”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