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爱网首页 > 资讯 > 特别关注 > 正文
风生水起的宝安作家群
2014-06-29 12:37:11  来源:打工文学  点击:   分享到:

      诗歌已成为宝安文学的别样风景

      在宝安,优秀的诗人可说比比皆是。在这个庞大的诗人群体中,涌现出了唐成茂、樊子、朱巧玲、黄海、艾桦、蒋志武、子虚、程鹏、阿北、不亦、廖令鹏、温经天、李双鱼、胡在礼、居一、李晃、温木楼、范明、李邵平、洪江、田晓隐、辚啸、钰涵、肖东、孙加志、邹合全、艾华林、孙海涛、袁叙田等诸多诗人。其中,唐成茂、樊子、朱巧玲、蒋志武、子虚的诗歌在国内诗坛备受关注,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唐成茂的诗歌,不仅数量多,质量高,并且已经波及海外。其系列组诗《肩膀上的春天》在各类著名的文学杂志频频发表,已经成为了唐成茂诗歌一个令人喜爱的“品牌”。多年对诗歌理论的潜心探索和创作,使唐成茂为深圳的诗歌创作赢得了无数的鲜花和广泛的赞誉。著名诗人杨克盛赞说:“唐成茂成功创出了介于散文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另一种文体,这是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应该成立,我给它命名为‘唐体’”;著名小说家南翔说:“唐成茂的诗歌灵动而富有张力。首先是雅致的意象中,包含一些很硬朗的质地。其次,缤纷的画面里,有一些很瑰奇的想象,譬如《碎花裙子让春天提前上市》等作品。其三,也是最值得一说的,是成茂诗中丰蕴的精神总是借助鲜活的形象呈现,譬如‘深入灵魂的饥饿,粮食和阳光都无法喂饱’。”著名评论家李云雷说:“来自乡村的诗人唐成茂身在都市,心系故乡,在都市中以乡村文化的视野来观察与审视。在他的代表性作品——组诗《肩膀上的春天》中,既有都市人的乡愁,也可以看到他思绪的飞扬,他以诗歌的形式让灵魂回归乡村,回到了田园牧歌和动人的土地品质之中,回到了乡村情韵之中。”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诗歌评论家张清华称赞唐成茂的诗歌:“有一种不凡的气象,悲悯众生的情怀,加上他相当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密度很大、色调晦暗、隐喻密集、气息很长的句子传达出来,给人造成一种强烈的冲击。我感到他对众生生存苦难的描绘,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性和伦理性的倾诉,上升到靠近哲学和宗教的境地,因此可以保有更深沉和更持久诗意的品质与可能。”唐成茂诗歌的影响力,不但引起了诗坛的注目,而且引起了众多学者和诗歌理论家的高度赞赏。

      对于宝安诗人的诗歌创作,我一直在内心里充满着敬意。诗歌是我们精神生活的营养品。而樊子对于诗歌写作的虔诚和追求,恰恰就是宝安诗人的一个缩影。就像诗人不亦所说:“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有时候我在想,这个时代已经这样了,还能沦丧到何种地步?我们看灾难片,读诗歌,有时也读读《圣经》,樊子每天对着菩萨上香,很虔诚。有时我也和他一起听听《心经》。诗歌有时候成了我们的避难所,我们的居住地有时候成了诗人们的小聚堂。因为我们生活在高楼林立缺乏灵气的现代化城市深圳,我对樊子说得最多的应该是我想居住在大山里”,“樊子是一个偏执的人,他偏执到对诗歌近乎宗教般地尊崇和信仰,而且固执地相信诗歌是他和我的精神支撑。如果我对他说我对诗歌有点置之度外,他是不相信的,他说诗歌是一条绳索,把我们的命运都给拴住了。”事实上,一个真正热爱诗歌写作的诗人,总是把诗歌视为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须臾不可缺少的。2012年9月29日,在由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中共深圳宣传部、深圳市文联联合主办,深圳市戏剧家协会、深圳电台飞扬971和华·艺术沙龙承办的目前国内最具探索精神和先锋特色的诗歌沙龙“第一朗读者”第二期上,樊子和著名打工诗人郑小琼成为本期主题诗人,并荣获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中共深圳宣传部、深圳市文联、《深圳特区报》等主办单位颁发的“最佳诗人奖”。

      2012年,宝安女诗人朱巧玲的诗歌《采采卷耳》,入选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的模块考试IB卷的现代诗歌欣赏,这一殊荣,为宝安诗人的诗歌创作赢得了巨大的荣耀。

      在众多优秀的宝安诗人中,尤其令人欣喜的是,黄海除了在新诗的写作中纵横驰骋,一展诗才之外,近年来,陶醉于律诗的写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优秀之作《律诗与新诗合集》,佳句迭出,赢得了文坛众多名家的一致好评。著名诗人吉狄马加盛赞说:“黄海的诗歌,表现了诗人艺术构思的独特魅力。”

      工作在石岩街道的蒋志武,是一位企业经理人。作为一个年轻的80后诗人,仅仅短短的几年之间,勤奋而又颇具才气的蒋志武就在国内诗坛迅速脱颖而出,其优质高产的诗歌,可说是宝安诗人创作实绩的最生动有力的体现。近年来,蒋志武的诗歌不仅在《诗刊》、《民族文学》、《北京文学》、《山花》等国内众多的文学名刊上频频亮相,而且不断入选《2012年中国最佳年度诗歌》、《中国当代汉诗年鉴2012年卷》、《2011-2012中国新诗年鉴》、《中国新世纪十年诗歌蓝本》、《2013中国新诗排行榜》等国内权威的优秀诗歌选本,受到了国内文坛的广泛关注。

      草根评论家群落走向全国

      今年4月,以廖令鹏、唐小林为代表的宝安评论家前往珠海,参加了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举办的省文学批评家研修班。参加研修班的学员大部分是博士或具有高级职称的作家。主办方称,本次研修班堪称省作协成立以来规格最高的文学评论研修班。自此,宝安草根文学评论家群落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

      在宝安评论家中,著名诗人唐成茂的诗歌评论尤其引人注目,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学理论素养。日前,唐成茂在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集《肩膀上的春天》,收入了其3万多字的诗歌论文《中国诗歌论语——一个中国诗人现代语境下的文字探寻》。这些诗歌评论,可说是唐成茂对于诗歌艺术多年探索的结晶,并以单篇的形式分别发表在《中国文化报》、《山花》和《诗歌月刊》等著名报刊上,受到了诗坛和文学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和赞扬。

      作为年轻的80后批评家,廖令鹏正在成为中国文学批评的新势力。2011年,廖令鹏在《文学报》著名的“新批评”专刊上,发表了与著名作家毕飞宇商榷的《从“理解力比想象力更重要”谈起》。其难得的锐气和对文学深刻的理解把握,让文学界看到了青年批评家廖令鹏良好的潜质和深厚的学养。在2014年第2期的《大家》杂志上,集中推出了在当代文坛上崭露头角的一批80后文学批评家。宝安批评家廖令鹏以突出的文学批评实绩,进入了80后文学批评家的方阵,成为中国文坛令人瞩目的青年批评家。日前,《文学报·新批评》精心策划出版了“新批评文丛”第一卷5辑。该文丛涵盖了200余篇文艺批评,积极倡导真实、真诚、自由、锐利的诚意批评,在国内文学批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宝安文学批评家廖令鹏、唐小林、谢端平的多篇精彩评论收录其中,其中一册还以唐小林的获奖作品《天花是如何乱坠的》作为书名。此套丛书的隆重出版,可以说是宝安批评家在国内文学批评界的集体亮相。

      我们看到,宝安批评家虽然出身草根,但他们的文学批评却在日益走向成熟。如写小说的谢端平,其文学批评的锐气和锋芒更是非同寻常。继在《文学报·新批评》发表多篇精彩的文学评论之后,在2014年第1期的著名文学理论期刊《文学自由谈》上,发表了谢端平的文学评论《林少华的浮夸》。此文以敏锐的视觉和极大的勇气,在国内文坛对村上春树的盲目崇拜之风甚嚣尘上的时候,为中国文坛及时注入了一针强有力的清醒剂。日前,谢端平又在《文学报》的“新批评”专刊上发表了文学评论《村上春树的轻率》,针对村上春树作品中的病象,进一步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在谢端平看来,阅读绝不能盲目跟风,他是想以林少华对村上春树不切实际的浮夸和书商们对村上春树的热炒为个案,揭开文坛的真相,使文学真正回归到文学上来。

      2013年12月,在宝安文学创作座谈会上,诗人樊子发言说:“宝安文学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小说、诗歌、散文和杂文写作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占有一席之地,但在评论这块是一个短板。如何打响宝安的文学评论,需要宝安的作家和评论工作者齐心参与。”樊子在诗歌创作的同时,对于国内诗坛,尤其是深圳诗歌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为此,樊子在多篇诗歌评论中发表了自己对于深圳诗坛的看法:“这些年,尽管深圳诗歌活动一波接一波,诗集或者诗歌选本一本接一本出,能够对得上‘深圳’这两个汉字的诗歌或者诗人不多。能够维系深圳诗歌的姿态、境界和韵味的诗人不多。我们寻找那种气度性写作者,气度性写作是建立在社会的、伦理的、思想的以及历史的基调的担当上,颠覆和创新不是“破”的过程,更多是“立”的匠心与艰辛。一个诗人的个性所涵纳的气质、精神、志趣和审美必须是时刻处于多向度交错状态,诗人才能具备气度性写作。将个性转换为风格不是写作的至高境界,风韵、气韵、风骨等风格只有再次上升到气度性,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心智的自然和灵魂的无遮蔽,气度性写作哪怕是俯身在草叶间,也能时时气韵流畅,气脉巍巍。”在我看来,樊子对于深圳诗歌的忧虑,体现的正是他对诗歌的执着追求。他对当今的诗人在写作中一味追求时尚的做法进行了有力的驳斥:“很多诗人说起诗歌的现代性,就认定现代性必须词语和意象的现代性,诗歌里要出现飞船、纳米和肯德基就算摩登和先锋了,其实这种谬误的观点正如文革中出现‘万岁’一样,那种短暂的与现实的融合在诗歌的内在上是允许的,但诗歌不需要过多的摩登词汇和奇兀的意象以及非诗歌词语的累加,一个诗人不能够有效地处理好普遍词语和意象问题,其首先不是一个合格的诗人。”

      在宝安的评论家中,陈斯园在古典文学上的造诣,及其对《红楼梦》、《水浒传》等古典名著的研究和评论,尤其为学界称道,它拓宽了宝安文学评论的疆域。

      自2013年以来,80后青年诗人艾华林已在《文学报·新批评》发表了多篇文学评论。其文学评论《不必追捧“诗人保安”》,可说是其对于某些文坛怪现象的有力抨击。它说明,宝安的文学批评家和新生的力量正在不断成长,通过宝安批评家的不懈努力,宝安的文学批评将会迎来一个更加丰硕的季节。

      宝安文学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面积的丰收,这与宝安这片土地上浓厚的文化氛围是密不可分的。在宝安,各种内刊和民刊的应运而生,为宝安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展现他们才华的平台,使宝安作家的创作,以坚实有力的步伐走向全国。这些内刊和民刊发表的精品之作,常常被国内一些著名的杂志重点推荐和选登。如《合澜海》、《伶仃洋》等杂志上发表的小说,就被《小说选刊》等著名文学期刊选载。《宝安群文》、《福永》等期刊,每期都发表有大量高质量的文学作品。而宝安活跃的诸多民刊,如《大象诗志》、《原创文学》、《好汉坡诗刊》、《深圳诗歌》、《中国诗歌》、《深圳诗人》,早已成为宝安文学别样的风景。这些民刊以其独具特色的办刊理念和高质量的作品,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并不断有优秀之作被《诗歌月刊》等著名杂志选登。据悉,深圳市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也将于近期在宝安成立。著名的华文网也已于近期移师宝安。在推动宝安作家的文学创作活动中,宝安区作家协会基层联系单位——大道文化公社和打铁文艺社,更像是宝安作家们温馨的家,正是它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将宝安的作家们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纵观宝安文学的发展,我们深深感到,宝安区委区政府对于文学创作的高度重视,出台了对文学创作进行扶持和奖励的良好政策,而宝安区作协对作家们切切实实的关爱和卓有成效的帮助,为宝安作家的创作增添了无穷的动力。(唐小林)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公益创业:用商业元素推进公益模式
下一篇:永恒的怀念——悼念潮汕文史学家、诗人、恩师贝闻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