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灵魂是人。有谦恭有礼的市民,才有温暖的让人留恋的城市。个人的一言一行,反映的是自身修养,亦关系着一座城市的文明与和谐,多一份温良谦恭让,城市整体文明水平也就随之提升。
谦恭有礼,是具有规则意识的表现。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公共文明规则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文明的底线,一个人的涵养,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都体现于对规则的尊重程度。文明社会离不开守规则和有公德的市民,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不时拿起规则这把文明尺,来量量自己的言行是否恰当,将规则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公共场所秩序得分率在90%以上,交通秩序指标得分率为77.2%,公交车让座满意率达96.5%,图书馆等文化场所的秩序得到了100%好评……本月11日发布的第二季度深圳公共文明指数,显示深圳市民的规则意识日益牢固,遵守社会公德已形成风尚。在排着长队的候车点,在人潮汹涌的路口,在安静的图书馆里,我们都会感到守规则带来的种种好处。人人都遵守规则,维护公德,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也营造着一个友好的公共环境和人际关系,汇成强大的文明气场,温馨、和谐就会围绕在我们身旁。
点滴爱心,筑起文明大厦。文明城市建设少不了市民的爱心与奉献。助人者最乐,行善者最美。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别人,我们的城市便会充盈着美好。深圳有84.6万注册义工,数量为全国之冠,深圳援助贫困地区义工和教师最多,义务献血总量最大……每个人做的或许都只是小事,但涓滴的爱心与奉献,形成宏大的爱之潮流,温暖着鹏城的角角落落,滋润着有深圳人爱心到达的远方。“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被人需要的感觉真好”,在深圳,这样的观念和感悟深入人心。传递对他人、对城市的爱,已内化为深圳人的道德自觉和行为方式,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满目芬芳的人和事,使这座城市生生不息、弦歌不辍。
每一位市民,都是城市的形象大使。个人在文明素养上迈出一小步,城市文明就会迈出一大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文明就会“如春园之草,日有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