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深圳晚报总编辑丁时照在分享
各位领导、作家朋友们:
今天参加这个会议,我很高兴,有两个因素吸引了我。一是袁子弹这个人我了解一些,另一个是,电影作品《深圳爱上你》的故事题材很顺应这个时代。
作为义工,或者说,作为爱心市民的印象,我对袁子弹多多少少有些记忆。在过去几年时间里,深圳晚报报道了十多件爱心活动中,都有袁子弹这个名字。在那些活动中,不仅声势大、参与人的层面广,大部分还取得了团圆式的结果。比如他的老乡寻找失散的儿子,他发动粤鄂两地网友,最终如愿以偿。其它如救助、献爱心的,就更多了。所以印象就深了。这样的人准备拍电影,让人感兴趣。一般人认为,电影是大投资、大制作,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捣鼓这个,似乎有点悬。对于我而言,听说他要一本正经来做这件事,就成了一个悬念。袁子弹拍什么?怎么拍?
当他介绍完这件事后,我的悬念就解开了。不但如此,我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很有必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去共同完成这件事。我认为,有三个理由能让我肯定这个意义:
一是电影作品名称好,贴上了“深圳”这个标签。从义工工作影响力的角度,深圳是一座爱心之城。一个城市爱上一个有爱心的人,与一个有爱心的人爱上一个城市,这种共兴共荣的互动性,增添了城市的温暖。
第二,电影作品的情节是生活版的故事,由袁子弹的亲身经历演化而来。深圳有义工近100万人,青工近800万,用最平凡的义工人生经历讲义工故事,更能代表义工这个群体的本色精神面貎。这里面有坚守,有情感,在乡音,将一代深圳青年人的生活真实地展示了出来。
另外,用众筹的方式来拍电影,体现了爱心事业需要大家共同参与的思想。近两年,文化产业的兴起,文艺创作新形式十分受欢迎,同时,电影《深圳有上你》还通过众筹的方式来进行运作,表明深圳义工与时俱进的时代行动,无时不刻不在与社会同步。
当然,袁子弹在“公益创业”模式创新上,我也提一点小建议,就是避免好的事情办成坏事情,在我们中国,公益的很多运作方式是争议的,众筹也是在法律边界上,怎样避免争议,怎样在法律法规基础上去做好“公益创业”,袁子弹在运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的。
《深圳晚报》倡导的就是“善良、爱心、良知”的一份报纸,所以善良的人不管多忙,都会来参加这样的活动。我和袁子弹有“三同”,这三同是“同乡”、“同事”、“同德”,作为“三同”,今天我在这里也做一个表态:《深圳晚报》将会全力的来支持他的“公益创业”梦想,最后,期待电影《深圳爱上你》能成为一部好的作品,不仅社会效益明显,而且还能在商业经济上也能实现赢利。
谢谢大家。